口腔檢查
牙齒檢查包括甚麼?
牙齒檢查期間,牙醫會檢查牙周的狀態、牙石沉積的情況,診斷是否患有牙齦炎或是牙周病。另外牙醫也會檢查牙齒蛀牙、口腔黏膜和咬合的情況。為了可以更準備作出診斷,牙醫可能會為你安排照X光,以了解肉眼難以觀察到的牙齒問題。
X光檢查所發出的輻射量對人體有害嗎?
牙科診所使用的X光攝影設備的輻射量,並不超過我們日常所接受到的輻射量﹐例如陽光或家中的電視營幕。不過為了安全起見,我們診所跟隨國際的ALARA原則,減低病人所承受的輻射量。但如果您已經懷孕了,請務必告訴牙醫,由醫生判斷是否需要照X光。
為何需要定期檢查牙齒?
因為很多時候,蛀牙,牙周病的初期病徵未必明顯,若留待有痛的時候才找醫生,病情很可能已去到較為晚期,屆時想救回有問題的牙齒已很困難。相反若一早發現,處理上來會容易得多。另外,不時有些口腔病變,可能病人自己並不發現異常,但就透過定期檢查發現問題,能醫生能及早做出治療,這對提高治療的成功率十分重要。
洗牙
點解要洗牙?
平時刷牙的時候其實是不能清走牙石,但牙石上會依附大量細菌,有機會令牙肉發炎,引發牙周病。因此需定期洗牙,預防牙周病。亦可藉此機會進行口腔檢查,預防蛀牙,甚至其他口腔病變。
多久要洗一次牙?
需視乎病人的牙周病風險而定。一般一年1-2次就可以。
補牙

補牙用甚麼物料?
大致上常用的補粉有三種類別:銀粉、複合樹脂、玻璃離子。而在不同的臨床情況,醫生會根據物料的不同特性作出選擇。
銀粉(汞合金):它是歷史最悠久的補牙物料,已沿用了百多年,而且主要成分亦無多大變動。而由於主要成分為金屬,因此也較為「硬凈」,於受力較多的後牙使用較適合。但由於它與牙齒並無黏合作用,因此傳統上醫生需要在清除蛀牙部分的同時,要兼顧牙洞的形狀,務求令補粉能「鎖死」在牙洞中,不會掉出來。但要準備這樣一個牙洞,很多時候醫生需要犧牲一些沒蛀的牙齒部分,因此可能較為「創傷性」。而銀粉的金屬顏色令不少病人卻步,有不少病人曾以為自己有蛀牙,但檢查後發現原來所謂的「蛀牙」竟是自己數年前補過的銀粉。亦有人擔心銀粉的水銀會在口腔釋放出來,影響健康。但其實有不少研究都紛紛指出汞合金作為補牙物料是十分安全,不用擔心。
複合樹脂:它的外觀是三種物料中最美觀的,多用於前牙中。很多對外觀較著重的病人都要求用這種物料而放棄銀粉。另外,它亦能黏合於牙齒上,因此牙醫不用犧牲沒蛀的牙齒部分,可以保存更多的真牙部分。但複合樹脂與牙齒間的縫隙可能會容易形成蛀牙,因此定期檢查是必須的。
玻璃離子:它亦能夠黏合於牙齒上,而且它對牙髓的刺激較少。有時候若蛀牙面積已太大、深度太高,很接近牙髓時,使用玻璃離子可能更適合,可減少事後牙齒敏感的機會。另外,它能夠釋放氟素,減少蛀牙形成。但它雖然也是牙齒顏色,仍不及複合樹脂般美觀。
補牙只是一種治療手段,它可以帶給您的牙齒第二次的機會,但永遠沒可能取代真的完整的牙齒。若要得到一口最耐用美觀的牙齒,請小心護理,定期找牙醫檢查。
脫牙
治療過程:
- 注射局部麻醉藥
- 將要脫除的牙齒移走
- 清潔牙槽及清除異物
- 用消毒紗布止血
術後可能出現的正常情況﹕
- 唾液帶有血絲
- 面部有輕微腫脹﹐一般數天內會自動消退
- 傷口疼痛,止痛藥可以達到止痛效果。首數天避免進食固體食物。
較常見的副作用及併發症 :
- 手術後傷口感染。可能出現發燒,面部腫脹愈加嚴重,痛楚加劇,須視乎情況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
- 少量滲血是正常現象。若傷口持續滲血液請立即聯絡我們
- 若遺留牙根碎片﹐醫生因情況決定取出或保留牙根碎片。某些情況下﹐或需以手術方式來移除。
- 鄰近牙齒、補牙物料或牙肉有機會於手術過程中受傷。
- 牙齒移除後,可能令鄰近牙齒失去支撐而變得鬆動﹔同時,所形成的空間使鄰近牙齒曝露更多的象牙質而變得較敏感。按醫生指示積極清潔傷口附近位置有助牙槽骨復原,令情況有所改善。
手術後調理要點
- 手術或脫牙四小時內請勿進食熱的食物或飲品。
- 接受局部麻醉藥後三至四小時內,唇舌或臉頰會仍感到麻痺,因此麻醉效力未過之前盡量減少進食,避免咬傷或灼傷。年幼病人的家長應注意其子女勿因此受到損傷。
- 即日內切勿吸煙、飲酒,或做劇烈運動。
- 手術後當日可以冰袋敷面,以減少面部腫脹及不適。
- 手術後當晚可以正常刷牙,但要避免接觸傷口。但手術後2天刷牙時便需以牙刷輕掃傷口,保持傷口清潔。
- 手術後數天建議進食流質食物。
- 由翌日開始應常用溫暖鹽水(以分半茶匙食鹽溶於一小杯溫水內)
漱口以保持傷口潔淨。尤其是每次進餐後。 - 如傷口流血:
-用冷水漱口一次然後用紗布(或手巾)摺成厚度適中的小墊於流血處,緊咬小墊30分鐘。
-若血液繼續流出,重複此法兩次。若上述止血方法無效,請回診所治理 - 需要止痛時,根據指示服食一至二粒止痛藥,不可過量。
- 接受口腔手術後,臉部會有腫脹及有瘀血,屬於正常反應。遇此情形無須驚慌,通常手術後三至四日後會自行消散
根管治療(杜牙根)
俗稱「杜牙根」。當蛀牙深入牙髓、牙齒斷裂、意外受傷等情況出現,若想保存該顆牙齒,很多時便需要做根管治療。
根管治療的程序是怎樣?
- 醫生先在治療部位施以局部麻醉
- 在牙齒表面上製作開口,以進入牙髓。
- 清除牙髓內的神經及其他組織。
- 每1至2週覆診一次。每次覆診之間, 都會有藥物留在牙根管道之中以達到抗菌目的。
- 以無活性的橡膠材料填充和密封牙根管。
- 根管治療後,治療的牙齒需要用永久的補牙物料填充,通常牙套能提供更好的保護,使其可以回復到正常功能。否則牙齒斷裂的風險可能增加。
常常聽人講,杜牙根會很痛,是真的嗎?
應該是不會痛的。醫生於治療時會注射局部麻醉,所以治療是不會痛的。但剛接受根管治療後, 牙齒可能有輕微疼痛及不適。一般持續數天便會減輕及消失。按情況服食止痛藥有助舒緩情況。
為什麼完成了杜牙根,醫生仍叫我配牙套?
通常杜完牙根的牙齒都會比較脆弱,若想牙齒可以保留長久一點,最好還是套上牙套。否則幾年後牙齒斷裂的機會會大大提高,到時可能需要脫除牙齒。